目前分類:台北城的故事 (2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紳士協會是將終身教育推廣到社區的公益團體,十幾年來,因為主事者的用心,加上公益活動帶來回饋的喜悅,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數量快速擴充,每到夜晚時分,一群有志於新知的朋友,聚集在紳士協會的課當分享獲取新知的喜悅。士林區終究是人文滙集的地方,因為參與人數較多,或許為居民做更好的服務,每星期開兩班,授課地點分別在士林國中和天母國小。

士林紳士協會(2009.10.15)CIMG6418.JPG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老街攝影巡禮是陳延昶和葉倫會兩位發願為台北所做的史蹟巡禮活動,自200510月開始,其特色是風雨無阻,準時開講,為找尋台北的美麗和追尋台灣人的驕傲,參加過的朋友至少有一千人,透過大家在網路上用文字或照片的回饋,讓台北市的古蹟巡禮越來越蓬勃。2007年老街攝影第25次巡禮也移師台北城,讓攝影家們陪同金面媽祖回鑾http://ylh515.pixnet.net/blog/post/9154466

2009北台灣媽祖文化節黃呂局長和貴賓合影(2009.9.26)CIMG6121.JPG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下雜誌自發行以來就是忠實的讀者,喜歡其觀念領先的思維,亦常在天下雜誌看到報導中國生產力中心協助國內企業發展的諸多訊息,許多見解對自己也產生很大的影響。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國立台灣博物館今年歡慶建館一百週年,鑑於大稻埕與台北城的密切關係,規劃台北城與大稻埕間的導覽活動,因為長期關心台北城與大稻埕的發展,奉命擔任導覽。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清寰公司是台灣塑造形象商圈的知名顧問公司,台北城內商圈的塑造就由該公司負責,阮陵街皮鞋街外,陸續設立相機街和音響街,讓台北市中正區光復里破天荒的擁有三個形象商圈。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林教授住在台中,認識葉倫會老師的故事很年輕,經由網路知道台北有個葉倫會,每天騎著腳踏車走遍大街小巷,回家就將台北的美麗化成故事,盼望更多的人因為認識而產生瞭解,因為瞭解而愛上台北,希望為台北的商家吸引更多的遊客。林教授的外籍朋友想認識台北新公園,於是透過管道找到愛說故事的葉老師,彼此約定在新公園前的銅牛旁見面。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先民渡海來到台灣,再在這塊土地落地生根,須歷盡千辛萬苦,俗諺:「出海靠媽祖,安居靠真人。」,故媽祖在台灣成為大多數人的信仰,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聖誕,各地的媽祖祭典都是當地的盛事。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肉麵之都在臺北(2006.07)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國城隍大會師在台北(2006.10.21) 兒時在故鄉桃園縣新屋鄉,新竹城隍廟就是重要的信仰中心,雖然路途遙遠,要轉好幾趟車,但每年父母親都會到新竹拜城隍廟,感謝城隍爺的保佑。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最高的建築(2006.12)
葉倫會老師讀清流月刊十二月號最高樓,內心有幾許的膨湃,當心情沉澱下來後,就平日導覽台北所搜集的資料做簡單的整理,並和朋友們分享,當您下次到台北旅遊時,可以對這些具有指標性的建築多一點的了解,享受內行看門道的喜悅。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城內社區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蔡文輝率該會會友參加大稻埕逍遙遊,鑑於大家對葉倫會導覽的好口啤,邀其導覽台北城,協助社區居民認識台北城,因而引領葉倫會對台北城的研究,廖鴻昌繼任理事長後,復邀請他協助舉辦台北城千人逗陣行及負責主持導覽解說員的訓練工作。這段期間葉老師騎著他的腳踏車走訪台北城的商家與耆老,先後出版過「台北城逗陣行」和「台北城的故事」兩本書,另有「古城千秋、億載歲月」和「總統府觸動我們的心」兩份摺頁。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南門和南門一樣位於愛國西路,原名重熙門,是5座城門中,最後完成的一座,外形較其他4座城門華麗,四周柱廊環繞,樓閣上有豐富的雕飾,據說是林本源家族所捐建。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7 Sat 2005 18:40
  • 西門

西門
為了方便鐵路的經過,日人拆掉寶成門。1906年,將城門改建為橢圓公園,最初豎立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銅像,當時曾藉公權力命令西門外街、新起街和新起橫街的600餘戶民宅和攤販遷徙。中山堂前原為清領時期的布政使司衙門,1895年,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將總督府設於該府的籌防局。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豎立於忠孝西路高架橋下的北門,為了防禦火砲攻擊,牆體全部用磚塊與石條砌成,城樓用兩層石牆,屋架為傳統木結構,有歇山式重簷燕尾脊屋頂,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柔和的色彩,是國內少數以石頭、紅磚和木頭造的城門,構造極為堅固。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87年,劉銘傳準備建築基隆至台南的鐵路,但他僅建好基隆至台北這段就離開台灣,邵友濂繼任台灣巡撫,改變政策,鐵路僅建到新竹。1895年後,台灣總督府重新考量鐵路興建的必要性,並更改部分路段,日治時期,將大稻埕河溝頭的大稻埕火車站遷到現址。1940年,拆除該段鐵路,取消大稻埕火車站。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98年,政府在大稻埕設野戰郵便局,因郵件運送和鐵路關係密初,遷建今址。清領時期,博愛路原名北門街,日治時期改為京町,郵局原為磚、木結構,後因被火燒燬,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