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4.08.22]   喬慧玲/專題報導

「波麗路西餐廳以前可是最超人氣的相親地點」、「辜顯榮宅鹽館曾是台灣第一個民間兒童合唱團榮星合唱團團址」聽著解說老師回蕩在空中的話音,民眾穿梭於南大同街衖中,撫今思古,細細咀嚼歷史的滋味。

民國八十六年中開始的「大稻埕逍遙遊」導覽,七年來,幕後支撐最力者始終是「金主」霞海城隍廟海管理人陳文文、海關博物館館長葉倫會。回憶逍遙遊的發起,陳文文笑說完全是「不小心」。當時地方上某企業構思導覽南大同古蹟的活動,因活動日期與城隍爺誕辰相近,霞海城隍廟慨然允諾協助,由企業投入廣告宣傳成本,著實風光了一陣子。

陳文文說,當時國內保護歷史遺產的觀念才剛萌芽,文史導覽拓展相當艱辛,「要請人來參加活動就很不簡單了,何況收費」於是成了逍遙遊從不收費慣例的緣起。有感於起頭不易,試辦一個暑假後,霞海城隍廟決定接手,一晃眼,就是悠悠七個年頭。對鄉土文史頗有鑽研的葉倫會成為逍遙遊一員,也是另一個偶然,最初他因海關博物館未列在導覽名單上,向素昧平生的陳文文建議,更自告奮勇當起義工解說,「那時找老師遇到很大困難,要不沒空,要不就是不看好」沒想到,反而為他開發新的導覽舞台。

早期,為吸引民眾參加,逍遙遊每月還會策畫「文化列車」,比如舉辦「茶鄉歲月」、「米鄉歲月」之旅等,參加者還可獲贈T恤、環保袋,甚至有免費午餐可吃。但考量永續經營,漸演變成如今贈書、地圖與一瓶礦泉水的模式,也可說是回歸「原味」。

大稻埕逍遙遊的路線為慈聖宮、大稻埕教會、江山樓、鹽館、貴德街(錦記茶行)、李春生紀念教堂、李臨秋故居、海關博物館、台北古城牆、法主公廟、王有記茶行、波麗路餐廳、迪化街、霞海城隍廟,每月第一、第三個周日上午登場,服務人數估計超過上萬人,有專門從南部搭火車北上的,也曾服務過在台學中文的國際友人。葉倫會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八旬老翁在路上撿到介紹霞海城隍廟月下老人宣傳單,發現印有逍遙遊的介紹,不但報名參加,還走完全程。

運作這麼些年,除試辦期有企業挹注外,全靠廟方資助,曾有人建議設置功德箱,隨性捐款,但陳文文認為反正都已撐到現在了,也沒想過要改變。但自掏腰包不說,還得忍受他人懷疑眼光,導覽剛起步時,家人還勸她又不是要競選,何必自討苦吃辦這種文化活動?如今,則是兒女誇耀又聽人提起逍遙遊,總算小有成果。

葉倫會認為當解說老師收穫最多的反而是自己,三年前納莉風災前一天雨勢已大,竟還有廿多人參加,民眾的熱情捧場,更增添他對文史工作的使命感。陳文文說,古時農業社會,廟宇本就扮演地方文化重鎮的角色,推動文化活動是廟方「應盡的職責」,至於要撐到何時?陳文文和葉倫會的答案都是,只要有一人參加,逍遙遊就會繼續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lh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