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是為了生活,進入海關做朝八晚五的公務員,感謝長官栽培,獲得養家活口的薪水外,讓我在海關大家庭成長,承詹德和總局長厚愛,獲得籌備海關博物館、編寫中華民國海關簡史。為了做一個稱職的博物館人,養成「勇於學習樂於分享」的特質。
希望更多人看到海關博物館而認識台北霞海城隍廟負責人陳文文,為回饋她對海關博物館的關愛,主動要求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志工,而後再受其青睞,擔任導覽志工。2005年自公職退休,感謝老天爺給予生活無虞的恩賜,獨力創辦按月舉行的大稻埕老街攝影史蹟巡禮,為祈導覽內容嚴謹、正確、精彩,閱讀史籍、參觀史蹟或古文物,若有不足即訪談耆老,致在導覽界獲得些許虛名。
謝英從館長、高樹榮先生先後指示開辦打鐵街、台北城、萬華和大龍峒的史蹟巡禮,讓台北有若自家後花園般,每個月舉辦五場免費公益史蹟導覽,這份傻勁,不論在台北或台灣都屬創舉。走啊!走啊!竟然在2017年年初超過一千次。承神明保佑,一千兩百次出現在2018年11月10日的大龍峒史蹟巡禮,謝謝出席朋友外,謝謝參加五百次史蹟巡禮的彭惠圓局長,參加七百次的范姜瑞族長出席;送五百、六百、七百、八百次史蹟巡禮蘿蔔乾做為小禮物的詹益東校長已經往生,但蘿蔔香依然在腦海徘徊。
雖然要求出席朋友先行報名,惟和歷次史蹟巡禮類似,沒到現場不曉得出席人數或哪些人會出現。早上起床,窗外下著大雨,六時許,范姜族長詢問雨下這麼大,活動是否照常舉行,向他報告,活動特色是風雨無阻,準時開講。黎元吉老師是新竹縣湖口地區的教育家,自六百次導覽起,黎老師逢百即寫勵志的條幅一百幅給台北散步者當禮物,一千兩百次也沒有例外。八時許,帶黎元吉老師寫「言宜慢心宜善」的條幅和拙著積福和養生、台北城的故事、台灣客家人的故事(七)和雨傘到臨濟護國禪寺,圓山捷運站這兒顯現可愛的陽光,好耶!黃富晃大哥和兩位登山社友人、童大哥夫婦已先行抵達。
其他報名朋友陸續到來,洪桂山是知名的導覽志工,帶北一女畢業的老婆,志工同行外,連82歲的丈母娘也來了,謝謝;胡惠珍是台灣到西藏的知名導遊,好玩又快樂而且保證平安回家是跟團朋友的回響,沒帶團時就帶一起旅行的朋友在台北街頭漫步,享受內行看門道的喜悅,同時宣揚台北的美麗,這個月第二次參加台北散步者的史蹟巡禮,五位美女同行,兩位美女甚至帶來精心製作的禮物,謝謝;走遍世界各地的孫大哥自圓山捷運站下車後,沿庫倫街向西行,到承德路再走回臨濟護國禪寺,略帶羞澀的說:對外國城市的熟悉度超過自己居住近五十年的台北市,慚愧!
多年來,承范姜瑞理事長照顧有加,每次騎腳踏車到濱江果菜市場買菜經過他位於建國北路的建材行,常入店請安,受益頗多,他現任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桃園市新屋區范姜宗親會理事長,言簡意賅敘說台北散步者導覽史蹟的過往今來,讓出席者知道20年鍥而不捨的史蹟導覽並不容易;彭惠圓局長鼓勵台北散步者繼續在史蹟導覽這條路上發光、發熱。請相識四十年的黃富晃大哥、最近認識的林口扶輪社孫竹華前社長講鼓勵的話。拍合照後,敘說活動源起,參訪廟宇沿革暨特色,再以看圖說故事方式分享眼前的見聞。
大龍峒史蹟巡禮的景點以臨濟護國禪寺、台北孔廟、台北保安宮和台北覺修宮四座宮廟為主,不論經營型態或造型各具特色,臨濟護國禪寺是佛寺,台北孔廟由政府負責經營,保安宮自清朝嘉慶年間就在大龍峒保佑同安人,台北覺修宮早年的信眾以知識份子為主,有多項台北第一。全是台灣的知名廟宇,具趨吉避凶教化人心的特質,究竟如何教化人心,透過眼前的文物,一件一件讓出席朋友心就領神就會認識是博物館人的責任。
按月在大龍峒行走認識一些好朋友,早上固定在台北孔廟吹口琴自娛娛人的兩位大哥,為我們吹奏暨唱兩首日文歌曲,好聽,送他們黎元吉老師寫的條幅,咸認為可以做為傳家寶。因為編著台北孔廟文化之美而兩度應邀到台北孔廟祭孔大典擔任陪祭官,編書時發現甚多孔廟教化人心的功能暨有意義的故事,只要時間許可,就用心說、儘量說。
台北保安宮整舊如舊的作法讓它站穩台北重要廟宇的地位,假日安排近十位導覽志工,滿足參觀者對該宮文物的興趣;有位志工9月30日在台北圖書館木柵分館聽台北散步者演講台灣神明的故事,聽到我的聲音,熱忱的過來打招呼,連說上次在木柵分館聽演講享受到幽默、風趣內容的感動,連說受益良多,遂從書包拿出拙著積福和養生乙書送他。願普天下的信眾到廟宇參拜或聽完神明的故事後,都有這樣美好的收穫。
台北覺修宮建宮快要一百二十週年了,原為坐北朝南的廟宇,是台北市第一座登記財團法人的廟宇,因為興建高速公路暨敦煌路而改建為坐西向東的北方宮殿式建築,和圓山大飯店相互對襯,林董事和連總幹事熱忱接待大家,親送經呂仙祖加持的平安金,高文龍大哥為我們拍下美美的合照。彭惠圓局長、黃富晃大哥是見過世面的人,認為該宮製作的平安金是精緻又美麗。
附記:導覽結束,黃大哥作東請吃午飯,彭局長請喝咖啡,回到家收到出席朋友電郵:
有幸參加 老師的第1200次導覽,仍深深感佩 老師的熱情與堅持,尤其今天出門前的松山,雨勢不小。
我星期六早上不是去上課,就是去參加讀書會,都是為自己,可是 老師願意奉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努力無私的傳承,在此再向 您致敬,也先向 您預約第1300次,第1400次的導覽,敬祝
健康 順心。
聖媛 泰宇 敬上
附註
台北散步者每個月在台北舉行的史蹟巡禮,每個景點都是見證台灣史的重要部分,我們期盼能走到走不動為止。
葉倫會2016.10.10在新聞挖挖哇
葉倫會 2018.9.26出席民視台灣台【新聞大解讀】推動客家文化 深耕義民信仰文化傳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Y_N_ulIxs
葉倫會編著松山的故事電子檔
台北每個月的免費公益史蹟巡禮: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上午9時至12時
集合地點:台北市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國立台灣博物館前銅牛處。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新公園暨周邊史蹟,總統府暨周邊史蹟,衡陽路和博愛路史蹟,中山堂暨周邊史蹟,台灣省城隍廟。
好康的事: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台北大龍峒史蹟巡禮 免費的公益活動
時 間: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集合地點:捷運圓山站旁臨濟護國禪寺大門口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臨濟護國禪寺,庫倫街、酒泉街、台北孔廟、台北保安宮、44坎、覺修宮。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
TVBS來怡客,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萬華史蹟(攝影)巡禮
集合地點:萬華龍山寺廟埕瀑布旁(捷運龍山寺站旁)
舉辦日期:每月第三個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巡禮景點:龍山寺、西昌路佛具街、隘門、華西街夜市。台北第一條老街貴陽街、青山宮、直興市場、萬華祖師廟、艋舺教會、舊貨市場(俗稱賊仔市)、老松國小、剝皮寮、地藏王菩薩廟、西昌街青草巷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好康的事:贈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或其他書籍
2016.4/16週六導覽萬華影片均已上傳至youtube
其中之一:葉倫會導覽古山園旅館
蒐尋葉倫會,可以找到其他影片
照片按地點分類在臉書相簿
其中之一:
大稻埕逍遙遊
自1997年舉辦以來,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上午8時30分在台北市延平北路2段225巷口的慈聖宮廟埕開講,想要認識鄉土或瞭解大稻埕的朋友,請先向台北霞海城隍廟報名:02~25580346。俾做為送書,送礦泉水和地圖的準備。
台北雙連打鐵街史蹟巡禮在TVBS來怡客,讓您見識電視台專業團隊的功力。
客家電視台台灣燈塔巡禮
國立台灣大學張森富教授的文章
2014年3月15日中國時報副刊刊載3月4日大稻埕採訪。
葉倫會編著
大愛電視台志工連建鑫主任拍攝
20141204 大稻埕迪化街采風剪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fWpIuICtjs
中嘉新聞在0:24的部分採訪台北散步者
陳子瑜3/5大稻埕導覽解說照片和影片已上傳
照片在臉書,按地點分類,
影片在youtube,多片,
大稻埕老街攝影巡禮
集合時間:每個月第四個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
集合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台北霞海城隍廟
報名方式:歡迎e-mail:y2538.ylh@msa.hinet.net或0910161747向葉老師報名
參觀景點:沿迪化街向北行,參觀數家長型街屋,店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贈送葉倫會編著「積福和養生」乙書(印了十幾萬本)
葉倫會演講的題目 電話:0910161747
台北的故事
台灣俗諺的智慧
台灣神明的故事
財神爺和廟宇雕飾之美
浪漫台三線
台灣茶葉和茶業的故事
如何讓退休生活更加精彩
十步之內有芳草-台北的吃喝玩樂
樂和人生-陽光、空氣和水
婚喪喜慶的禁忌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歲時季節的故事
台北大稻埕的故事
樂活生活的要訣
對外開放的燈塔
淡水河的故事
桃園的故事
健康快樂過一生
成功導覽解說的技巧
創造歷史與紀錄歷史孰重
台灣省城隍廟學術講座(台北市武昌街1段14號2樓)免報名、免收費的公益活動
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高樹榮老師
追隨南極探險的英雄的足跡
第一次參加者贈洪瑾瑜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陳採卿老師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第一次參加者贈洪振輝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聶美華老師
適合中醫療法的症狀
第一次參加者贈陳春隆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2018年12月27(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葉倫會老師
浪漫台三線文化之美
第一次參加者贈黃振家捐印積福和養生乙書
台灣客家人的故事(6)電子檔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6JGaPhchkUjX0tIMEhkVW5VQXM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