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初,應邀到淡水紳士協會演講台灣俗諺的故事後,數度應邀到北台灣各地紳士協會或扶輪社演講相同題目,我將這類演講歸為文化傳承,務必給予學員有意義的詮釋,屢屢獲得熱烈的回響。2018年4月19日晚上到新店區北新國小新店紳士協會演講,再度讓北新國小視聽室出現掌聲不停,笑聲不斷。20日早上,接到上課學員洪先生電話,他說演講內容精彩又實用,早上和太太分享,效果超級棒,謝謝!
目前分類:葉爺爺說故事 (458)
- Apr 22 Sun 2018 18:32
新店紳士協會演講「台灣俗諺的智慧」隨筆(2018.4.19)
- Apr 10 Tue 2018 09:02
葉春日公2018清明祭祖隨筆(2018.4.5)
連橫寫台灣通史貨殖列傳,提及葉春日父子在桃園新屋大牛欄墾拓的事蹟。學生時代喜讀傳記文學,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思維,開啟記錄見聞的習慣,因而完成葉春日、葉特鳳父子在桃園市新屋區大牛欄開枝散葉的故事。2002年,好友陳世財將我在台灣日報介紹葉春日公家族的文章重新整理為台灣清明祭祖最大家族,並在中時晚報以頭版頭條方式發布,開啟平面和電子媒體關注葉春日公派下子孫清明祭祖的訊息。
- Mar 29 Thu 2018 06:15
慈濟松山功德會演講松山的故事隨筆(2018.3.25)
奉游美雲師姐的命令,到慈濟松山功德會演講松山的故事,2004、2005、2006年先後應邀到南京東路五段188號慈濟松山功德會演講認識松山。一愰十幾年,再度應邀,游師姐說:她忘了台北散步者的電話暨聯絡方式,直到最近才找E MAIL,再度聯絡上台北散步者。月初收到演講指示,雖然沒有講師費,平日視演講或導覽為文化傳承的一環,有機會和以感恩待人的慈濟人互動,心情是喜悅的,第一時間向游師姐報告:我願意。
- Mar 06 Tue 2018 22:57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100次導覽隨筆(2018.3.4)(1,118)
奉高樹榮先生之命開辦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走啊!走啊!竟然走了一百次,同時也讓台北散步者導覽的史蹟巡禮邁向一千次,甚至走了1,118次。腦海浮起「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自1997年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承神明保佑,明友支持,每次活動都像鐵路或公路班車般,準時開講。
- Mar 04 Sun 2018 22:06
榮民總醫院退休護理師和醫師導覽大稻埕(2018.3.3)(1,117)
奉魏雪卿護理長之命,為榮民總醫院退休護理師和醫師導覽大稻埕,向魏護理長報告,積長年導覽的經驗,讓出席者滿載而歸,推荐人有面子是不變的法則。她是認真又負責的好女孩,活動前,先到集合、午餐地點踩線,這份用心,讓行程獲得出席朋友的肯定。
- Feb 26 Mon 2018 12:04
餐旅群科中心學校(大稻埕老街攝影史蹟巡禮145次)導覽隨筆(2019.2.24全天)(1,116)
奉胡蕙霞和陳善珮兩位老師的命令,為餐旅群科中心學校學員,
- Feb 23 Fri 2018 20:04
台北市政府藝文推廣處藝文下午茶演講「庇佑眾生的台灣神明」隨筆(2018.2.21)
台北市政府藝文推廣處每兩星期配合時令節氣舉行一次藝文下午茶演講,該處希望新春期間,能夠講知性又符合節令的題目,奉陳婉婷之命於開春第一個上班日演講「庇佑眾生的台灣神明」,平日到各處演講的原則是讓出席朋友滿載而歸,推荐的朋友臉上有光,這次也沒有例外。
- Feb 14 Wed 2018 06:41
到王啟宗教授墳前報告出版愛與榜樣-王啟宗教授紀念集隨筆(2018.2.11)
- Feb 09 Fri 2018 20:55
易明軒茶坊開幕
易明軒茶坊位於台北市民樂街62號,是好友陳論德透天厝的家,2011年元月12日,他在住家一樓創設迪化街街區第一家文創產業,販售咖啡和早午餐,夫婦兩人認真打拚,創造好業績外,也結交許多好朋友。
- Jan 30 Tue 2018 13:12
全台葉姓祖廟清淨法會 葉倫會1,111次導覽隨筆(2018.1.28)(1,111)
- Dec 17 Sun 2017 13:00
平鎮社會大學演講「桃園的故事-桃園人說桃園事」隨筆(2017.12.14)
奉平鎮社會大學楊木仁總幹事之命到平鎮區演講「桃園的故事」,數次應楊總幹事邀請,我們討論題目並確定演講內容,前提是要貼近聽眾,用積極、正向的話,讓學員心就領神就會外,也提升其生活品味。演講快結束時,有位學員輕聲的說:受益良多。當然要謝謝謝這位美麗的女紅粧。
- Dec 16 Sat 2017 06:05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導覽大稻埕隨筆(2017.12.13)(1099)
應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學特教班吳瑋昀老師邀請,為該校高三學生導覽大稻埕,吳老師說學校沒有經費,校外教學純是她和幾位老師想讓學生體驗台北市的大眾運輸工具,充滿文創氣息的迪化街和台北霞海城隍廟靈驗的城隍爺和月下老人,鑑於學生屬於弱勢,答應免費為其導覽外,報告熱心公益、桃園農工傑出校友陳石山大律師,陳大律師旋表示要撥出時間,請學弟妹們吃午餐。
- Nov 29 Wed 2017 11:14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暨應用學系演講「導覽常識與技巧」隨筆(2017.11.27)
1997年起擔任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志工,承神明保佑,2017年2月,導覽次數破千,12月將進入一千一百次。自認導覽沒有品牌,也沒有同好,有如過河卒子,認真走下去就對了。承卓克華教授推荐,田運良教授邀請,應邀到佛光大學演講「導覽常識與技巧」,有機會和年輕學子分享一得之愚,心情是愉悅的,誰也不曉得哪句話,哪個觀點可以感動他們,甚至獲得啟發,誠如台灣省商業同業公會陳淑春組長的話:「參加史蹟巡禮後,開始感受風景和文化融合之美」。
- Nov 05 Sun 2017 08:15
參加全台葉姓祖廟2017秋季祭祖和會員大會隨筆(2017.11.3) 葉倫會
葉氏祖廟於1919年啟用,原址位於台北市五常街。1963年,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全台葉姓祖廟,現有會員一千八百餘人。後來因部分廟產被政府徵收而買下台北市內湖倚靠鯉魚山的六千餘坪土地,1979年,坐北朝南的重簷南方宮殿式祖廟落成,被視為台灣宗祠風水寶地之一。
- Oct 30 Mon 2017 09:08
出席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第八屆客家週隨筆(2017.10.27) 葉倫會
我國有三所國立大學設有客家學院,每家學院都有其研究重點。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結合客家文化、產業和經濟,以科技化、產業化和教育化,關懷在地、培育客家人才為主。2010年起,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配合校慶舉行客家週,經由校園特色慶典,凝聚在地意識,結合產、官、學、研,透過傳統和創新,讓客家文化向下扎根、永續發展。
- Apr 22 Sat 2017 07:28
八德紳士協會社會大學演講「台灣俗諺的智慧」隨筆(2017.4.19)
有機會回桃園故鄉分享個人對台灣文化傳承用心的一得之愚,心裏充滿感恩的喜悅。自有記憶起,桃園市新屋區六千公頃良田(早年更多)的灌溉用水都來自桃園大圳。因為范進春、林盷慧夫婦的用心,坐車到不同區域時,看到我家稻田灌溉用水引水大圳,桃園大圳的重要圳道幾乎都經過八德區,再流往中壢、新屋、觀音和新竹部分地區,腦海浮起木本水源的俗諺,內心有份悸動。
- Apr 16 Sun 2017 06:20
大安教會松年大學講授「台北的吃喝玩樂」隨筆(2017.4.13)
2006年開始,每年應邀到大安教會松年大學和一群長輩分享一得之愚兩次,承神的保佑和學員的支持,再度應邀。每次前往,講的內容都不一樣,講「台北的吃喝玩樂」是仿自好友劉明雄教授講「大稻埕的吃喝玩樂」,他介紹的內容以大稻埕現有的吃喝玩樂為主。平日整理史料,發現早期的台北,也有許多具特色的吃喝玩樂,經徵得主事者同意,以「台北的吃喝玩樂」為題,但介紹的內容是1950年代以前台北的吃喝玩樂。
- Apr 09 Sun 2017 17:53
淡水紳士協會演講「台灣俗諺的故事」隨筆(2017.4.5) 慎終追遠-2017年清明節葉春日公派下子孫祭祖隨筆(2017.4.4)
- Apr 04 Tue 2017 20:34
台北城開心史蹟巡禮第89次導覽隨筆(2017.4.2上午)(1016) 曾文忠老師贈范姜宗祠畫作給范姜宗親會隨筆(2017.4.2下午)
- Apr 04 Tue 2017 17:32
CIPA文創旅遊學院演講桃園的故事(2)隨筆(2017.4.1) 中南半島金三角延伸的故事 2017龍岡米干節
2017年3月18日應CIPA文創旅遊學院胡蕙霞老師之命演講「桃園的故事」,或許內容豐富,或許意猶未盡,胡老師當場邀請四月一日再做一場演講,即「桃園的故事(2)」,秉持桃園人能為故鄉做點事的想法,希望更多人認識桃園,甚至到桃園作客,讓當地商人賺錢,遂在第一時間答應。